首页 / 资讯 / 正文

赶上好时代 享受好政策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1-17

  ◎  赵  蕾

  山为黛、水为碧,翠柳黄叶、绿酒红炉,日落风雪白,潮来天地青……春节将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处处弥漫着吉祥与喜悦的新年氛围。

  南山乡大田湾村5组的幼山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内,村民杨在富的两层小楼已经拔地而起。“装修完成以后,我就能搬入新家了。”谈到以后的新生活,杨在富开心地说,一定会越来越好。

  距离杨在富家8公里外是南山乡黄角树新村安置点。小南山村第五村民小组社员李从富一家也正沉浸在搬迁后的喜悦中。走进他家,贴了瓷砖的院子干净整洁,屋内一尘不染。

  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对于长期受山洪地灾威胁的群众来说,避险搬迁是从源头防范化解地灾隐患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24年,四川地灾领域获得增发国债资金69.5亿元,其中特别支持保障2.6万余户受地灾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

  “我家老房子附近是滑坡地灾隐患点,几年前曾发生过滑坡。住在老房子的时候,只要一下雨就不敢睡。”李从富说,按照风险情况和自身意愿,地灾隐患点周边群众陆续被纳入避险搬迁名单。安置方式包括集中安置、货币化安置、分散安置以及投亲靠友等。2024年11月20日,李从富一家告别老房子,从山上搬迁下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兴奋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也享受到好政策。现在,老人看病、孩子上学更加方便,生活更加安心,雨季再也不担惊受怕了。”

  然而,搬迁却并非易事。南山乡位于海拔1500~3000米的河谷山坡,面临无地可搬的困境。“这是一块10多亩的‘飞地’,属于昌州街道,安置了我们乡20户搬迁群众。”站在杨在富家所在的集中安置点,南山乡党委书记谢秀林说,为了更好地推进地灾避险搬迁工作,县里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搬迁安置、水电保障等事宜,通过整合相关政策,并经过各项选址评估评价,全力保障搬迁安置用地需求。

  在德昌县,像杨在富、李从富这样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共有432户。而在整个凉山州,这样的搬迁户有5748户。据凉山州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凉山州把地灾避险搬迁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筑牢安全屏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16县(市)共有23677名群众搬入新居,并配套制定搬迁群众就学、就医等民生保障工作方案,切实强化项目管理,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受地灾威胁群众实现了“优居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