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小洋桥奥陶系底界标准辅助界线层型(SABS)
新的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标志——
吉林白山小洋桥奥陶系底界标准辅助界线层型(SABS)
◎ 危凯 阎春波 王传尚
小洋桥剖面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研究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汪啸风领衔的奥陶系国际研究团队历时8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意大利比萨大学、俄罗斯圣彼德堡地质科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有汪啸风、王传尚、阎春波、危凯、祁玉平、Svend Stouge、Jörg Maletz、Gabriella Bagnoli和Elena G. Raevskaya。
此项研究始于2015年,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首次在《Palaeoworld》以33页长文的形式发表。同年10月,小洋桥剖面即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全球奥陶系底界辅助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ASSP)。2023年,该剖面又被认定为全球首批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剖面(SABS)。2024年,项目团队凝练前期小洋桥剖面科研成果,出版了专著《新的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辅助层型——中国北方大阳岔小阳桥剖面》,并应AP Memoir期刊邀请发表SCI文章,系统论述了全球寒武-奥陶系研究进展。
小洋桥剖面在寒武-奥陶纪时期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下斜坡之间的关键位置,完整地保存了该时期在生物、沉积、地球化学和磁性地层等各方面的地质记录。项目所取得的创新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吉林白山小洋桥奥陶系底界全球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剖面(SABS)是全球不同大陆、不同相区之间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划分的最佳标志和纽带,同时也是我国东北地区所创立的首枚与“金钉子”等效的全球地质年代划分标志。
二是该剖面矫正了加拿大纽芬兰绿岬“金钉子(GSSP)”剖面中奥陶系底界划分的标志性牙形石层位及其与新发现的全球最早浮游笔石Rhabdinopora proparabola层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弥补了美国劳森湾奥陶系底界辅助界线层型剖面(ASSP)在界线生物标志和地层对比方面的不足。
三是召开了“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保护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建立学术交流会”,向全球学者发布了小洋桥SABS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小洋桥SABS保护标志碑、地质广场和科普长廊,成为了弘扬地质文化、推动科普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名片。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