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五千米深全区多源电磁精细探测关键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24

  ◎  李勇 吴小平 肖都

  目前,可控源电磁法存在制约大深度高精度应用的重大瓶颈问题。创新团队基于全区观测、多源观测理念,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控源电磁探测新技术与装备。

  该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蒙古国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成果主要完成人为李勇、吴小平、肖都、刘昕卓、龚胜平、杨晓冬、孙夫文、岳明鑫、TSEEDULAM Khuut、林鲁军、赵克强,段壮、杨剑洲、滕龙、付燕刚。

  创新团队通过在测区周围布设多个不同方位的源进行发射,在复杂情况下达到了与探测目标体最佳耦合效果,研发了全区多源电磁测量系统,与国际常用的Zonge公司可控源电磁设备对比,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该成果已在页岩气、固体矿产、地热勘探领域应用。项目所取得的创新成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在测区周围布设多个不同方位的源进行发射,在复杂情况下达到了与探测目标体最佳耦合效果。同时,在偶极子源的全部波区开展考虑场源具体参数的测量和解释,直接对多个电磁场分量而非视电阻率开展三维带地形精细反演,直观反映地下真实电性结构,有机融合电磁感应测深与几何测深,有效解决了可控源电磁场源效应和阴影效应问题。

  二是攻克高压-高密度频点发射、双模时钟同步、宽频带多分量电磁接收和高精度感应式磁场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全区多源可控源电磁仪。自研装备与国际常用的Zonge公司可控源电磁设备对比,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安徽望江盆地页岩气全区可控源电磁勘探获得5000米以浅与地震勘探可对比的地层精细刻画,无为盆地探获与测井曲线吻合的总厚124.90米页岩气含气层;在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多金属矿勘查中新增高品位锌矿石资源量334.10万吨。并且获《全区多源电磁测深法及多场源多分量数据联合反演技术》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26项,出版专著1部,在IEEE TGR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其成果引发国际同行的积极关注。

  该成果突破了大深度和高精度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的难题,研发了5000米深全区多源电磁精细探测一体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取得了方法技术-仪器装备-勘探应用的系统创新成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该成果自主研发的技术与装备已在蒙古国图木尔廷-敖包锌多金属矿勘探中成功应用,扩大、新增高品位锌矿石资源量334.10万吨。在长江下游页岩气科技攻关中,安徽望江盆地页岩气全区多源电磁勘探获5000米以浅与地震勘探可对比的地层精细刻画,无为盆地探获与皖为页1井测井曲线吻合的总厚124.90米含气层,取得长江下游天然气页岩气调查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利用全区多源电磁测深技术在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开展深边部找矿、成矿靶区预测及钻探选址工作,共确定新找矿靶区3处,累计新增高品位锌矿石量334.10万吨、锌金属量19.17万吨。2024年,全区多源电磁测深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已将“全区多源电磁测深法”列为江苏省重点地区清洁地热能源勘查的方法之一进行公开招标。

  该成果促进了解科学理论和新技术方法的进步。现阶段可控源电磁一般采用单源发射及在数据处理中不带源反演,复杂地区场源效应和阴影效应问题明显。项目组通过理论和技术攻关,研发了软硬件一体的全区多源电磁探测技术有效解决了场源效应和阴影效应问题,保障了5000米大深度精细电性结构探测。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