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洗选有了“最强大脑”
煤炭洗选有了“最强大脑”
——山东能源柴里煤矿选煤厂科技创新纪略
◎ 刘光贤 李进业
在煤炭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选煤厂凭借科技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近期,其创新研发的双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和基于专家模型重浮联合工艺及精煤质量控制智能决策系统,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柴里煤矿选煤厂在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建设道路上的不懈探索。
升级设备,破解洗选难题
柴里煤矿选煤厂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矿井型选煤厂,年入洗能力240万吨。但柴里煤矿开采60年,面临煤炭储量减少、采煤工艺提升等情况,选煤厂也出现诸多难题,如毛煤及原煤煤质变化频繁,粒度、密度组成不稳定,硫和煤泥含量增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选煤厂与威海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合作,他们在传统旋流器基础上优化升级,通过分析煤质和理论数据,调整三产品旋流器结构,模拟内部流场并对比分选效果。经过多次试验,选煤厂成功完成设备改造和高精度分选。
选煤厂主任工程师徐同金表示,由于是首次使用和研制,起初大家心里没底。但团队共同努力,重新设计定制双锥无压旋流器,使其符合生产需求,提高精煤回收率和分选精度。
升级后的设备,在相同工艺参数下,优化结构参数与煤质的匹配,实现分选密度与煤质高度契合。重介质悬浮液在旋流器内形成螺旋分选场,原煤依密度分选。该系统优势明显,提高了分选压力,降低了介质消耗和能耗,分选精度从0.5毫米提升到0.25毫米。投入使用后,原煤处理量提升5%,单系统能耗降低7%,精煤产率提高1.5%,2021年至今创造近4000万元经济效益,获得多项荣誉。
引入智能系统,精准控制煤质
有了先进的硬件设备,柴里煤矿选煤厂并未满足,而是将目光投向软件改造上,致力于打造煤质分选的“智慧大脑”。他们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建立智能集控中心,研发出基于专家模型重浮联合工艺及精煤质量控制智能决策系统。
在柴里煤矿选煤厂智能集控中心,笔者听到集控电脑发出“8级精煤灰分偏低”的预警。这一预警系统能敏锐捕捉煤质变化,及时提供数据支持,减少人为操作误差,稳定产品煤质。
选煤厂生产科科长宋军介绍,该系统以“块煤重选 - 粗煤泥直接回收 - 煤泥浮选”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料与矿浆灰分在线检测手段,结合原煤煤质分析、历史生产数据和现场调试数据,建立实时校正数学模型和专家决策模型,优化全流程生产工艺参数。
走进集控中心,7台智能化集控电脑和由30块屏幕无缝拼接的大屏幕映入眼帘,选煤厂所有场景尽收眼底。密控调度员通过智能集控平台,轻点鼠标就能切换图像,查看各岗位生产状况。输入原煤浮沉、理想精煤灰分等煤质数据,系统便能自动显示理想分选结果、重介灰分等指标,生成操作数据,实现生产全过程数据管理。
集控员白茂玲感慨道:“有了这个系统,工作轻松多了。输入生产精煤等级和标准,系统就能自动调节入洗原煤密度和灰分。”该系统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荣获多项荣誉,为选煤厂智能化生产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驱动,迈向新征程
柴里煤矿选煤厂凭借科技创新,在技术升级和智能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果,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提升了经济效益,还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未来,选煤厂将持续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技术和设备,探索更多智能化应用。相信在创新驱动下,柴里煤矿选煤厂将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