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业一线 | 让传统行业不再“传统”
让传统行业不再“传统”
——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千业水泥公司智能化建设见闻
◎ 孟福生
近日,在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千业水泥公司厂区内,一辆辆满载水泥的罐车井然有序驶出,司机师傅轻点手机屏幕完成订单确认,刷身份证启动智能装车系统,短短10分钟后,车辆便驶向称重区。这一幕,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水泥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刻板印象。
当前,全国水泥行业仍处在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面对市场“寒流”,千业水泥逆势而上,以“科技+绿色”双轮驱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装运效率提升60%,人力成本降低87%,单次装车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客户满意度跃升至河南省同行业前列。
智能拓路
破局市场“寒冬”
“市场越是低迷,越要向内挖潜、向科技要效益。”千业水泥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波坦言。作为中原地区规模领先的水泥生产基地,千业水泥深谙“传统行业不传统”的生存法则。近年来,千业水泥累计投入超3亿元用于智能化改造和绿色技术研发,逐步从“傻大黑粗”转向“高精尖绿”,成为水泥行业转型的标杆。
笔者近日走进千业水泥的智能装车区,无人值守的地磅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机器人精准定位装车位置,散灰罐车在激光引导下完成装运,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套“无人智能化发运系统”历经三期建设,实现了从订单派发、车辆进厂到装运计量的全流程智能自动化。
“过去装车现场需要近30名工人,现在只需4人远程监控。”千业水泥销售部副部长赵中信指着中控大屏介绍。该系统上线后,运输车辆单日周转率提升2倍,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仅人力成本一项每年可节约超500万元。客户通过手机APP实时追踪订单状态,装车效率与透明度大幅提升。
而在紧邻千业水泥厂区的千业矿山,作为河南省首家5G绿色无人智能化矿山,5G无人矿车穿梭于矿山之间。远程操控中心内,工程师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开采、巡检和数据分析。千业水泥总经理郭文华表示,“智能化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目前,千业矿山作业效率提升35%,安全事故率归“零”,绿色矿山与智能工厂的融合,正重塑水泥行业的生态格局。
现在,常态化无人作业——“5G+”这种大数据动态分析巡检、远程智能无人操作的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千业水泥的日常生产模式……
企校联合
抢占技术高地
在千业水泥研发中心,一场材料科学的“深地革命”正在悄然进行。2024年4月,千业水泥与河南理工大学共建的“河南省深地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聚焦国家“深地”与“双碳”战略,瞄准国际前沿技术,致力于解决深地工程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卡脖子”难题。
“深地工程对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要求极高,传统水泥难以满足需求。”该实验室主任管学茂指着实验台上的新型注浆材料介绍。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粉煤灰地聚物注浆材料,其抗压强度提升40%,且碳排放降低30%;矿山风化层剥离物注浆减沉技术,可将废料利用率提升至85%,节约成本百余元。目前,这些成果已应用于隧道工程和矿山修复。
千业水泥副总工程师刘小千表示,实验室的突破性技术正加速产品迭代。目前,千业水泥已定制八大品类特种水泥,包括缓凝型复合硅酸盐水泥、地聚物注浆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从15%跃升至35%。“市场需求萎缩时,差异化产品才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护城河。”他说。
也正是因为高品质的产品质量和个性化产品种类、良好的市场口碑,今年1月份,千业水泥锁定沿太行高速焦作段近60%的产品供应;2月份,成功中标2025年度中国建筑业供应链合作发展联盟华中区域水泥框架联合采购项目,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大型建筑企业战略合作基础。
绿色转型
勇做“低碳先锋”
在千业矿山不远处,连片的光伏板与绿植交相辉映,无人矿车与智能生产线协同作业,空气中几乎闻不到粉尘味。千业水泥通过窑外分解干法工艺、余热发电系统和碳捕捉技术,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相当于植树660万棵。
“水泥行业的高能耗标签必须被打破。”千业水泥总经理郭文华表示。2023年,千业水泥联合河南理工大学开发的“矿山剥离物-粉煤灰-水泥”协同利用技术,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该技术将采矿废料和工业固废转化为建材原料,每年可消纳废渣50万吨,节约石灰石资源20万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值得一提的是,千业水泥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不断推动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对主要耗能环节粉磨系统进行关键技术升级,对生产线系统进行优化提升,并先后实施《熟料煅烧工艺系统绿色低碳技术研究项目》《新型纳米隔热材料及微晶材料应用项目》等技术项目,积极引进第空气悬浮风机、永磁电机等先进设备,整个产业系统提档升级,使煤耗、电耗等指标下降明显。“产业升级后,现在3台水泥磨机平均台时产量提高到每小时190吨,磨机平均电耗较原来每吨下降7千瓦时,单台水泥磨按年产83万吨计算,年节约电耗581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75.61吨。”千业水泥副总工程师刘小千高兴地说。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千业水泥正以科技为笔、以绿色为墨,奋力书写传统制造业涅槃重生的新篇章。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