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 ——记山东科技大学“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1-08-02

  临近暑假,山东科技大学100多名大学生更加忙碌起来。他们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学习宣讲的技能技巧,经常是讨论到深夜。

  在山东科技大学校园里,有一支属于青年学生的宣讲队——“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他们平均年龄不到20岁,5年间足迹遍布20多个县市,行程达5万多公里,为校内外一万多人宣讲300多次……因为每次宣讲总是人气十足,被学生称为“网红”。在暑假,他们将前往临沂、济南等地宣讲红色文化。

  5年磨砺:红色故事点亮青年“思想明灯”

  “邵泽信先生1946年参军,1947年入党,参加过50多场战役,在他的带动下,儿孙两人也都参军报国……”5月28日,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学生、“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队长刘璐璇把寻访邵泽信的故事讲述给200多名同学。

  红色故事如何焕发出可亲、可爱的“青春气息”?山东科技大学的回答是——用学生喜欢听的话语、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青年人讲给青年人听。

  “为了让红色故事在校园‘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创新育人举措,把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组建红色文化宣讲队,寻访、宣讲红色故事;其次,开辟‘红色记忆’文化长廊”、红色故事文化墙等,打造‘行走的党史课’;再次,用好典型英模,讲述革命故事、工匠故事,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介绍。

  这几年,该校组建成立了10余支由青年教师、辅导员、学生组成的红色故事宣讲队,把红色故事带入青年心中。2016年,机电学院学生王行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发现学校周边的城市是红色资源的“富矿”,让他产生了打造有特色的学生宣讲团队的主意。

  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和学院领导老师的支持,从校外邀请专家对其专题辅导,对宣讲队的实践活动给予人、物、政策等扶持。就这样,“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如燎原之火,成为活跃在校园里的“青春榜样宣讲队”。

  成立5年来,“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把“寻访红色基因+宣讲红色故事”相结合,走进台儿庄、临沂等红色教育基地,寻访了百余位老战士、老党员。返校后,组织“微团课”“微直播”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学起来、讲起来、做起来。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采取“听、讲、读、唱、研、访、做”等形式,打卡红色地标、聆听红色历史、传递红色伟力,排演《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等情景剧、开设“党的故事我来讲”宣讲课、开展“打卡红色长廊”等活动,让党史知识成为青年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

  目前在西安交通大学读研的王志国曾是宣讲队的一员,谈起那段经历,他说:“正是自己用心宣讲的红色故事指引我不断进步,努力成为‘故事’中一样的人。”

  大课堂+小讲堂:红色文化“火”遍校园

  五四青年节前夕,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山东科技大学运动场开启。10余名学生围坐在操场上,倾听“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成员杨忠源的“思政小讲堂”。

  “八百里沂蒙八百里歌、百万人民拥军支前、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杨忠源本来是个“理工男”,在宣讲“沂蒙精神”的时候,却准备了很多富有诗意的开场金句。现场同学纷纷表示,户外的“小讲堂”也讲出了“大格局”。

  “同学们在哪,宣讲阵地就在哪。”宣讲队指导老师樊玉华说,“为了扩大覆盖面,突破传统宣讲停留在教室、报告厅、会议室的局限,我们开辟了‘思政小讲堂’,把宣讲搬进了学生寝室、体育场等学生集聚的地方。”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一方面培育学生宣讲队,让学生以‘朋辈’视角讲好“小故事”;另一方面积极构筑课程多元化、方式特色化、组织立体化的思政课体系,组织了“思政大课堂”宣讲党史和红色文化,以“大课堂”+“小讲堂”的创新模式,推动思政课与社会实践“同频共振”。

  “七一”前夕,该校党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姚庆国在报告厅与学子重温百年党史、见证百年青岛,教育学生学好“家门口”的党史故事……该校以“初心传承、爱党爱校”为出发点,健全完善思政工作各项机制,开设了“泰山讲坛”品牌宣讲,编辑出版《科大故事》文化产品,开发运用思政课VR实践教学平台等,这些也为“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带去“最鲜活的教材”。宣讲队通过寻访身边的老党员、老战士,收集珍贵史料、物件、书籍,建立起“红色资源库”,让广大师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党史教育。刘璐璇告诉记者:“我们发现,很多同学爱追剧,在老师和前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编排,把红色故事融入‘热播剧’情节,并从一些剧情、热搜中汲取红色基因,让‘剧’中有‘红’,‘红’中有‘剧’,红色故事既有感染力,又能接地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二等奖。

  走出“家门”:红色“味道”香飘千里

  这是一场跨越1800公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教室荧幕上,一名阳光的大学生与孩子们隔着荧屏“面对面”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屏幕一端是宣讲队成员张中磊声情并茂的讲述,另一端是聚精会神听讲的44名小学生。

  广东省河源市罗经小学处于省级重点贫困县,有学生217人,其中留守儿童192人。缘何会有这样一次千里相约?原来,罗经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王行政是山东科技大学2018届毕业生,是“梦耀中华”服务宣讲队的发起人之一。

  “我们要让红色故事走出‘家门’,激励更多的人。”宣讲队成员达成共识。

  这个想法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学校学院从政策、平台上多管齐下,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实践育人,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选派专业教师、辅导员精准指导,营造了浓厚的红色社会实践氛围。

  2020年暑期,宣讲队前往蒙阴县垛庄镇红日村和孙家峪子村进行宣讲。这两个村曾是蒙阴县重点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队员们行走在山间地头,在扶贫车间、村民家中为村民们宣讲百年党史,普及党在农村农业方面的优厚政策。

  红日村“第一书记”朱纯勇说:“这些大学生宣讲的红色文化,让村民们听了激动不已,也增强了大伙儿致富的信心。”

  5年来,宣讲队坚持进支部、进社团、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的“五进”思路,走进学校周边的社区、小学、企业、敬老院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足迹延伸到全国各地。每逢中央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大政策和决定时,宣讲队都会第一时间确定宣讲方案和内容,在校内外进行宣讲。

  如今,山东科技大学这支红色宣讲队成员中,近九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许多队员毕业后选择到大山深处投身社会公益和红色文化传承发扬。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