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博大精深的赏石文化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3-18

  ◎  范垦程

  一事物若与“文化”联上了,历史必久,蕴含必丰,层次必高,影响必巨。赏石文化便是。

  大凡玩石者,最看重的就是“赏石文化”,然而对“赏石文化”的理解,不是都说得清楚的。百度对“赏石文化”的注解是“人类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源头在中国。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赏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这样的解释似乎避实就虚,言不由衷,并没有触及赏石文化的内容与实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赏石文化有着深邃内涵和宽广外延。对此,我们需要全面认识、深入了解,否则就会影响自身的赏玩活动,更不用说去弘扬赏石文化了。

  美璞遗璜-碧玉

  赏石文化是远古文化

  石乃土骨,自号云根;系属山魂,当为永恒。石头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物质存在,中华文明由石头起源。距今4000年到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形态的石头,孕育了璀璨的中华石文化,这是赏石文化发展的源头。静坐太古的赏石深深打上了远古文化的烙印,它不仅有长、宽、高的空间尺度,还有以亿万年计的时间维度,记录着历史演变的过程,“浪淘犹见天纹在,一石揽尽太古风”。远古,是赏石文化的本质。

  玩赏石,说到底是玩大自然的山辉川媚,玩大千世界的神奇奥妙,观听太古,思接远古,感受它的古气古韵。从古到今,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富豪大亨、平民百姓,无不因“古”而崇石、喜石、供石。与石头生命旅程相比,人类只是小小一步,“弹指一瞬间”。

  赏石文化是唯美文化

  赏石的美皆因大自然造化,而自然之美是所有美的母体。赏石自古有“美石”之誉,唯颜值担当。赏石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经得起美学分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对赏石美的鉴赏,无疑是人高远的精神追求、通向精神享受的桥梁。正如美学评论家汉宝德所言:“发现自然之美是石文化的另一个特色,因此读书人就有了去处,而且可以得到心神的安顿。”赏石惊诧之美,皆因其形、色、质、肌等诸多元素巧妙解构、和谐组合而呈现,这种解构和组合的形式异常复杂,当下我们常用传统“瘦、皱、漏、透”相石法与现代“形、质、色、纹、韵”鉴赏角度入手,由表及里地鉴赏它的外在之美和内在之韵。

  赏石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具有潜在性,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差异,对美的感受就会有所差异,所以对艺术审美,我们只能宽容地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记,大自然永远“乱中有序”,即便是奇丑无比的石头,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大自然呈现的某种生命美感。这说明赏石之美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善于捕捉,充分想象,敏锐感悟,主动创造。赏石鉴赏考验的是赏石人的审美水平,检验的是赏石人的审美情趣。

  赏石文化是静雅文化

  沉稳静默、清静无为是石头的本态,从它的孕育开始,无论在山崖、戈壁,还是河床、河滩,它都纹丝不动,息迹静处,除非遇上无法抗拒的外力,才不得已地挪个身姿、移下位置,亿万年来任由波涛激流的冲刷,风霜雨剑的磨炼,始终朴纳不语,静观自得。

  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涵养。赏石的静气,是赏石文化的鲜明特征,也是玩石者痴迷根由之一。静能安神,静可致远。赏石,不就是为了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大自然中求得一片宁静吗?这正是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诗意的栖居”。世间万象,唯以风平浪静、恭默守静为妙。

  品石须“静”,清幽的环境,宁静的心境,不是耳边无事,而是内心无声。一方静默的赏石,配上合适底座,置身幽静氛围,借以一抹亮光,你瞬间便能感受到静雅的气息,让你六根清净,心地洁净。独对赏石,沉心静气,思绪飘飞,灵魂超然,不仅是一种高尚的享受,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习静方式,符合天道运行的规则。

  赏石是静止的,却是深邃的,需要玩石者充分地“调动”,去凝视,去抚摸,去发现,去对话,去表达。唯如此这般,你才会真正感觉到它的静之美、雅之韵、安之境。

  赏石文化是禅悟文化

  简约浑圆、素雅沉稳、肃穆幽玄之石俗称“禅石”。禅石有种特殊的美,它寂静对称,素面无华,虚实空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其实,佛教讲究万物皆可为禅,任何一方自然造化、气定神闲的赏石都蕴藏着禅意、禅境,都利于人们放下诸事,迁想妙得,通向石之外、肉身之外、尘俗之外的无上境界。

  在中国赏石理念中,禅文化有着重要位置。石中有禅,玩石悟禅,古人对此早有着深刻认识,将玩石视为文化认知的一个过程、悟道启灵的一种方法,亦将赏石意境提升到了具有人生哲理、内涵更为丰富的哲学高度。这是中国古代赏石理论的一次质的飞跃。

  赏石文化是修行文化

  赏石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志的功能,包括身体素质的修行、文化的修行、德行的修行以及精神层面的修行等。

  赏石从来就被视为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模仿与移情,把自然之物看成与人同样有情感的东西,是中国传统赏石“修行”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人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学石,定还你一个真正的自我、完美的人生。

  东方赏石文化深受中国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融入人格化的感情色彩,通过自然之物,延伸出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观。

  美石天工开,恩赐于人间。赏石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功能还真的不可小觑——寻石采石,亲近自然游万仞,放飞心情增健康;藏石品石,两耳不闻窗外事,落得心境自平衡;以石会友,赏石数方悟天地,一杯清茶拥知己;抗争病魔,石头不是药,可治内外伤……

  赏石文化是非遗文化

  2014年12月3日,对于赏石界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赏石艺术”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石是人类文明、文化的重要载体,赏石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贵艺术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华赏石艺术具有六大鲜明的文化特征:赏石历史的传承性、文化的民俗性、艺术的审美性、理念的创新性、活动的科普性和意义的文明性。赏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瓜熟蒂落,实至名归。

  石文化是人类的根祖文化,中华赏石文化是从人类石文化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它最早在园林建造中得以实践,苑内筑丘、设台,布置石,起源于殷商时期。最早开发的赏石是安徽灵璧石,之后各种各样的赏石层出不穷,宋人杜绾编撰的《云林石谱》所记载的赏石就有116种。至今仍常有新石种出现,赏玩赏石的人群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赏石活动异常活跃,并且逐渐融入了主流社会。

  赏石活动越来越被人们视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深邃的文化熏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终将成为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玩石应以文化为本,鉴赏为魂,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赏石活动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石种资源面临枯竭,入行门槛有待提高,艺术传承后继乏人,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等,破解这些难题,对于进一步弘扬赏石文化至关重要,需要政府和石界所有人士共同重视和努力。我们只有充分调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文化精神,赏石文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