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如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8-02

  ◎  张耀澎 李楠

  在我国的地理版图上,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名曰秦岭,其横亘于我国中部,面积广大,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古时先民们把秦岭称作南山。汉代《三秦记》中对“秦岭”是这样描述的:“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大秦帝国崛起之后,先民们就开始使用“秦岭”来代替“南山”了。

312090_zhitu4_1658905535005.jpg

  秦岭的范围

  在地理学上,秦岭(广义上的大秦岭) 横贯东西1600公里,南北纵深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西始甘肃卓尼的西倾山,和昆仑相连,东至河南信阳武胜关,和大别山相接。制高点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横卧在广袤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它和淮河组成的秦岭-淮河一线天然地把我国分成了南方和北方。

  在地质学上,秦岭造山带西始青海茶卡盐湖,和昆仑造山带相连,东至大别山东,被北东向的大断裂-郯庐断裂带错动至山东半岛,向东海延伸。它也被称作秦岭-大别-苏鲁构造带。秦岭造山带与昆仑、祁连、桐柏-大别山共同构成了中央造山系。

  秦岭的造山历史及矿产资源

  距今约6亿年前,秦岭所在区域处于一片汪洋,这时被地质学家称为古秦岭洋。古秦岭洋的南北两岸分属于华北板块以及扬子板块。距今约4亿年前,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在地球上启动了,秦岭在南北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下开始隆起并逐步浮出海面。而此时秦岭南部的大巴山区域仍旧是一片辽阔的海洋。3.75亿年前的地球上,新的构造运动又启动了,大巴山逐步隆起并露出海面。至此,连绵起伏、巍峨雄伟的秦岭已基本成型。1.95亿年前,秦岭全部露出海面,并且已经显露出“中华龙脉”的雄伟身姿。随后一系列构造运动推动秦岭愈发壮观。

  秦岭形成早期,由于主要受到来自南北方向的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促使秦岭形成了以东西走向为主的基本格局。在长时间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秦岭受到了来自多种方向及力量的挤压碰撞,这也使得秦岭逐渐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结构,同时也造就了秦岭丰富的矿产资源。

  秦岭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其拥有国家矿产储量表上的矿产资源约80余种,其中有30余种保有储量位列全国前十。区内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地近千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百余处,其中金堆城及栾川钼矿,凤太以及西成铅锌矿等闻名中外,小秦岭地区的产金规模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排名前三的产金大县秦岭地区就占了两个(灵宝和潼关)。石灰岩、萤石、重晶石等非金属储量也比较丰富。秦岭珠宝玉石种类也十分丰富,陆续发现了蓝田玉、南阳玉、商南水晶、汉中玉等。

312092_zhitu4_1658905500470.jpg

  为什么要保护秦岭生态环境?

  作为贯穿东西的重要生态屏障,秦岭从地理上来说是中国“腹心”“绿心”。从功能上来说,秦岭不仅是我国的中央公园、“中央空调”、“中央水塔”及“中央氧吧”,更是各类野生动物天然的栖息地,是我国的中央物种基因库。秦岭承载着厚重的中华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象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7年11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为一座山脉所进行的地方立法,在全国范围内创山脉保护之先河。之后修订施行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了秦岭生态保护更多的法律意义,将秦岭的生态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态文明和资源安全都是国家战略,二者都必不可少。但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行动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战略性矿产勘查的统筹推进成为新的重要课题。如何把握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摆在地方各级政府及地勘单位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绿色勘查支撑秦岭生态建设

  要想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共赢,实施绿色勘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绿色勘查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及先进的技术方法,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扰动,同时对受扰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的一种全新的勘查模式。

  绿色勘查理念在国际上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我国在2015年开始提出“绿色勘查”概念,同时在全国开始倡导绿色勘查。《绿色勘查指南》《黄金地质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标准规定的发布施行,有力推动着绿色勘查在国内落地见效。绿色勘查工作在国内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目前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支撑绿色勘查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以钻代槽”技术的运用,即用类似“微创手术”的钻探来代替传统“开膛破肚”似的槽探,可大大减少对地表的开挖破坏;定向钻进技术的运用,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满足地质目的前提下通过在同一个机台上施工多个“放射状”的钻孔,或在同一个钻孔内再施工多个“树枝状”的分支孔,从而实现“一基多孔、一孔多支以及一孔多用”,进而降低对环境的扰动与破坏;轻便钻机具的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选择轻便高效的钻机具,并针对不同地形地貌选择直升机、人工搬运等运输方式,减少机台占地面积及便道修建宽度;环保泥浆的运用,泥浆被称作钻井的“血液”,首先尽可能使用清水钻进,若确需使用泥浆,则必须使用无毒、无害、可自然降解的优质环保泥浆;泥浆固控技术的运用,通过泥浆固控循环系统对泥浆进行“血液透析”,进而实现泥浆不落地,最大限度减少泥浆对环境的影响;物钻探技术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航空物探、井中物探及钻探等技术,利用综合工作成果优化钻孔布设方案,进而合理减少钻探工作量,减量不减效,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低碳环保;恢复治理技术的运用,通过草皮预留、支挡护坡,以及人工种树种草等措施来对施工后现场进行恢复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扰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在开展绿色勘查工作的过程中蹄疾且步稳,勇毅而笃行,同时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地质勘查之路必将行稳致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随着绿色勘查的全面深入,我们坚信秦岭的“绿水青山”将真正成为一座座“金山银山”。

  项目支持: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陕西旬阳-镇坪地区铅锌矿产地质调查(编号:ZD20220303)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