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在守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底线上展现更大担当”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12-12

  ——谈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

  ◎  刘兴伟

  10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对他们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重要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能源资源安全的高度重视,为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实现找矿突破的信心和动力。

  当前,百年变局加快演进,地质工作者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清地质勘查的基础性作用、先行性地位,以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安全发展。辽宁是矿业大省,广袤的大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近年来,辽宁省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全力推进突破辽西北找矿、辽东南找矿、整装勘查,取得了一批重大地质找矿成果,为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辽宁省共发现矿产128种,查明资源储量125种。辽宁省的菱镁矿是世界优势矿种,储量为5.32亿吨(资源量为29.57亿吨);铁矿储量33.98亿吨(资源量217.42亿吨),居全国首位;硼矿储量329.2万吨(资源量2228.6万吨)、滑石储量1405.3万吨(资源量1.1亿吨),均居全国第二位。

  虽然辽宁省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严峻复杂的国际能源资源安全形势相比、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及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地质找矿的体制机制还不尽合理;地质找矿的公益要求与地勘队伍的企业化存在矛盾冲突;地质勘查财政投入资金有限,社会资本引进机制尚未建立;地质科技攻关能力不足,成矿系统力量创新不够,1000米以深找矿存在技术盲区等,迫切需要保持和发扬斗争精神,持续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先进的科技来破解难题,应对挑战,实现突破发展。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辽宁振兴发展,进一步优化找矿布局,按照构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市场主体找矿突破”的地质找矿运行机制,奋力攻关,持续发扬“三光荣”精神,矢志不渝、不懈努力,为国家找大矿、找好矿,全力推动辽宁省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不断提升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一是把深入推进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作为重要基础,摸清摸实资源家底。围绕辽东-吉南成矿带辽东段、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带辽宁段、辽西-太行成矿带辽西段等3个重点成矿区带,进一步加强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衔接,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和精度,为摸清全省资源潜力夯实基础。开展全省范围内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找矿靶区优选工作,在鞍山-本溪、五龙-青城子、抚顺清原等重点成矿区带,实施铁、金、铜等矿产地质调查,总结成矿规律;在丹东、营口、锦州、阜新等地区,推进硼、晶质石墨、萤石等矿产地质调查,优选找矿远景区;在重点远景区实施三维地质调查,提供找矿靶区,为实现找矿新突破奠定基础。

  二是把全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重要任务,持续强化保障能力。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制订并实施《辽宁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5年)》,重点围绕铁、硼、金3个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兼顾锰、铜、钴、铀等其他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动态评估矿产资源供需状况,适时调整主攻矿种和重点区域。在铁矿上,以“鞍山式”铁矿为主攻矿床类型,兼顾基性-超基性超贫磁铁型、翁泉沟式、杨林式、野猪沟式、矽卡岩型等其他类型,以2000米以浅为主攻目标,探索3000米以浅,部署重点勘查区。在硼矿上,以宽甸牛皮闸-夹皮沟-杨木杆子、凤城翁泉沟-二台子、营口后仙峪等3个硼矿资源开发基地为主体,结合新一轮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及航磁(放)测量成果,部署重点勘查区。在金矿上,以辽东金多金属矿集区为重点,兼顾辽西地区。着力打造白云-青城子-五龙金多金属资源基地、盖州猫岭-庄河新房金多金属资源基地、义县红石砬子-绥中团山子金多金属资源基地、阜新排山楼-新民金多金属资源基地、凌源-北票金铁矿资源基地。以主攻2000米以浅、探索3000米以浅为目标,部署重点勘查区。

  三是把持续开展地质科技攻关作为重要引擎,巩固提升科技支撑。充分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成矿理论和方法,通过地、物、化协调攻关,加强主要找矿靶区的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及隐伏矿找矿方法研究,全面提升矿产勘查理论水平,在深地探测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开展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以金(多金属)、硼为主攻矿种,兼顾其他战略性矿种,加强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建立成矿区带综合找矿模式,有效圈定找矿靶区;开展成矿预测和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以部分重点成矿区带或远景区勘查项目内设专题的形式,促进解决全省重点基础性地质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建立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地质找矿科学研究体系。开展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围绕战略性和新能源矿产的老矿山深部、外围和重点找矿靶区开展三维成矿预测,攻深找盲,实施以勘探深度3000米以浅的深部矿产高精度探测工作,主要开展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探、深部成矿信息提取、地球物理精确定位、智能钻探、多源信息处理与建模软件开发、海量勘查信息与数据集成等技术研究,以解决深地资源勘查中深度大、可用信息少等问题。开展新能源勘查研究。重点围绕非常规油气资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深层地热资源预测开展深入研究,提出全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区划建议。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共性关键问题,掌握先进开发技术,在清洁能源勘查利用研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四是把全面实施绿色勘查作为重要标准,守好守住生态红线。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运用高效、环保的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受扰动的环境进行修复,实现地质勘查、生态环保、社区和谐的多赢效果。在地质勘查项目施工前,充分考虑“地质、经济、技术、环境”要素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确定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制定保护和修复措施。统筹对共伴生矿种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避免重复勘查对生态环境的二次影响。鼓励应用先进成熟的绿色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加大航空物探遥感、非常规地球化学勘查等技术应用,在道路施工与场地平整、驻地建设与管理、勘查施工、环境修复等方面实施管控,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五是把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优化提升找矿成效。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与发改、工信、财政、生态环境、商务、林草等主管部门加强协调,及时解决地质找矿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确保地质找矿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为重点,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强化地勘单位与相关科研院所、矿山企业合作,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加大专业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全面型地质人才,持续提升基础地质调查水平,推进基础-科研-勘查一体化。

  新形势赋予新任务。地质工作者要把“国之大者”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推动地质找矿实现更大突破,在守好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底线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作者系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