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实现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的路径研究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5-08

  ◎  杨  赟

  摘要:

  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职能、职责等方面,阐述了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产生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地质调查单位审计职责架构,建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等观点,同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服务体系和高效监督机制,并从审计理念、审计技术方法、信息化建设、审计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内部审计是地质调查单位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范风险、规范运行、提高治理效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3月,审计署发布修订后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以下简称“2018版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相比较2003年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4号),2018版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拓宽了内部审计职能,增加了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以及提出相应建议。评价和建议是服务于单位治理的,因此可以将内部审计职能归纳为监督和服务。在内部审计职责方面规定了12项职责,包括单位落实国家重大措施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评价等,由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深度介入单位日常管理,参与单位决策。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质调查单位如何迅速适应这些新要求、新变化,内部审计如何在地质调查单位实现监督和服务职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职能单一,没有发挥综合职能

  2018版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确定的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但地质调查单位的内部审计主要聚焦财务审计的监督职能,缺失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价,以及通过这两项评价服务于单位治理的职能。单一监督职能的履行将内部审计功能集中在事后,未能介入事前、事中,没有发挥内部审计“治未病”的预警作用。正是内审工作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没有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审计监督与服务体系,更多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尚显薄弱。

  (二)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有待优化

  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单位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承接的业务类型多样,仅仅依靠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是不能高效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的。需要内审部门与纪检、财务、人事和业务部门形成监督合力。目前,单位这种监督合力尚未有效建立起来,同时地质调查单位已建立起完善、成熟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但单位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审计评价,也就是风险管理再评价、再监督薄弱。由于未建立单位总体风险识别和风险级别体系,导致难以确定有限的审计资源是否全面覆盖了高、中风险点,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及时更新内部审计理念,主要是没有拓展内部审计工作职责和范围。内审工作指南——2018版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没有在单位落地生效。特别是如何在本单位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由传统的财务审计监督转向服务于单位治理。二是审计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主要原因是缺乏审计理论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人员或具有财务背景的审计人员。因此,大部分人员审计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不能有效追踪前沿审计技术方法。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高效立体的内审体系。

  三、构建地质调查单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内部审计体系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引领

  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关于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的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价要坚持底线思维;廉政风险审计要坚持法治思维;如何在单位治理中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需要有创新思维等;对于督促审计整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于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如此,内审工作才能有正确方向,工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审计评价机制,服务地质调查单位治理

  1.建立地质调查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审计评价机制

  地质调查单位目前业务类型和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财政拨款、有市场收入。因此,单位的外部环境较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很复杂。内部控制体系所管控的是已识别的风险,通过流程等加以管控,地质调查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对资金、资产全过程管控。但是地质调查单位面临的风险不仅是资金风险、廉政风险,还有管理运行、业务发展等活动中产生的风险,包括来自发展和战略决策、科研、地调项目管理执行、安全、保密、稳定、信息系统以及单位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风险。如何应对尚未察觉的或不可控的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应急处理等,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审计评价的核心环节,是对单位风险管理的再评价和再监督。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清单再评价方式,监督风险管控情况。由于风险管理的评估对象涉及单位各方面工作,范围较广,与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内容有交叉。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中关于风险评估部分纳入风险管理审计评价范围。风险评估再评价的另一个作用是将审计资源集中在中、高风险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由于地质调查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还需要实时监控风险,建立风险信息库及风险评估的动态调整机制。

  2.建立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是内部审计的基石,是对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再评价。缺乏这种再评价,内部控制就不能完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是基于自我评价内控的有效性,应定期由内审部门牵头,与各职能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发现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优化内控体系和流程,体现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责。

  上述评价工作让内审工作从事后走向事中、事前,通过风险管理审计评价实现其预警功能。内控审计评价让内部审计深度介入事中,查缺补漏,让审计工作及时参与到单位的运行管理中,内审部门通过提出管理建议,服务于单位治理,提供增值服务。

  (三)构建高效监督机制

  地质调查单位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完成审计职能就要明确职责边界,优化整合审计资源,与财务、科技、人事、纪检等部门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同质化重复监督,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单位治理科学化、规范化。

  地质调查单位监督合力的形成首先要明确职责边界,通过部门职责定位实现优势互补。比较典型的是内部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财务部门日常审核报销、稽核等工作具有财务审计内容,内部审计开展的财务审计,实际上是再监督。在审核支出方面,协同财会、审计,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在规范经济活动、防范廉政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内部审计和科技管理、人事等部门也可以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建立协同机制的有效途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共同商讨单位在运行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地质调查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手段

  地质调查单位利用有限审计资源实现审计职能必须依靠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整合单位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和其他部门的数据,建立内部审计监管与服务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让内部审计的视角更为开阔,实现由点到面的转化。大数据分析平台针对地质调查单位的业务特点,更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多维立体化监督体系。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让监管环节涵盖全部管理层级,同时有利于各管理部门形成协同,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为合力监督机制落地生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分析平台主要包括:

  1.审计文件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用于收集内部审计所需各项政策、法规等资料存储,是内审工作的基础数据库。事业单位的运行是依靠大量文件来规范的,这也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建立数据库是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规范性,让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结论时有严格的政策依据。收集的各类文件可以按照文件内容、发布时间等进行分类,形成索引文件,便于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快速查找。对于审计文件的收集存储范围不要仅限于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还要包括国家层面、部门层面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个数据库资料的收集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加强日常学习,研读政策,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专家数据库

  专家数据库体现大数据审计的特点。这个数据库用于存储地质调查单位收集的审计案例,主要有本单位过往案例和其他公开的审计案例,这些审计案例应包括情况描述、采用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依据、审计结论等,类似于专家经验的存储。通过输入目前审计项目的疑点、难点,与历史数据比对、配比,找出类似问题的审计方法、依据和结论等,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3.审计整改数据库

  目前,审计单位使用的EXCEL审计台账能够实现汇总功能,但是历次检查的数据比对汇总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这个数据库用于存储地质调查单位接受巡视、内外部审计和各类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存储内容包括巡视、内外部审计和各类检查的报告、问题台账等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汇总、分析、比对,审计人员可以从中发现尚未察觉的风险点及内控缺陷;通过比对,还可以发现屡审屡犯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