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无声汇清流
◎ 毋世朝
梁归智老师走了。
与梁归智老师相识在大学的元明清文学课堂上。那天,教室走进一位清瘦干练的青年教师,他就是梁归智,搞《红楼梦》研究的。那天课堂的情节多已忘却,但依稀记得,他与诸多老师确有不同,开头讲的一席话,似乎与本课程无关,但却是关于文学的根本问题。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王阳明、曹雪芹、蒲松龄……乃至新时期的“朦胧诗”,似乎都提到了,贯穿其中的关键词是人性,在学生心中荡起一池春水。我从中学到了一个新的理念:人性的异化与复归。这恰恰是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的永久话题。
后来好多年,我都将梁归智看作我的启蒙老师。是他穿越古今,将文学的本质、人性的真谛讲透了,从而点亮了我心头的那盏灯。虽然大学毕业后我从事的工作多与写作或者文学研究无缘,但对文学的喜爱,却始终如一,以至将真看作是善、美的前提,追求真善美的平衡与融合一直贯穿在我的人生道路上。
梁归智不仅求真,而且是终生践行真善美协同一致的楷模。他在山西大学工作时,常常晚上去操场舞剑练功,显然受了金庸小说和龚自珍诗多有“箫剑”的影响,还给儿子起名“剑箫”。他常常会提一瓶白酒到学生宿舍,与大伙儿把酒共欢,天南海北聊一通;也会在学生到家拜会时,全身心地与学生交谈;更是会“怂恿”夫人给学生介绍对象,期待成人之美、好事成双。他也会接受邀请,赶赴异地游学,体验多方风土人情。20世纪30年代初,我在外地拍电视专题片,邀他到临汾一游,他愉快地前往。那一次,大约去了东岳庙、小西天、黄河壶口瀑布。又一年,我帮家乡语文老师编一本作文选评的书,请他作序,他欣然命笔,认认真真地写了几页稿纸。序言充满才情和对农村田园的渴望之情。
梁归智老师七十年的人生,充满了对知识永不懈怠的追求。一部《红楼梦》,耗费了梁归智老师治学过半的精力和心血,也成就了其“红学家”的声名。在我的印象中,梁归智老师对金陵十二钗里的贾探春情有独钟。他先后出了30多部著作,有论文、散文、诗歌、小说、译著,都是对人类生存的考察与探究,对人性的思考和体味,对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释疑和践行。他一生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上下求索而无悔,人性清泉恣意流。
梁归智老师调到辽宁师范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但隔几年总会见一次。记得他去大连的第一年,我正好去参加北方旅游交易会。晚上去看他。那时他一家人还住在临时过渡的单元楼里。他热情地给我推荐大连的旅游景点,表达着对这座海滨城市的热爱。
2019年8月,我在吕梁山采风,梁归智老师的儿子剑箫发来微信,说父亲罹患癌症。我原以为他是熬夜习惯影响了健康,但9月1日我飞往大连探望时,才听他夫人说并无这种情况,他其实是坚持锻炼、无不良嗜好的模范。那天一进他家门,梁老师先是拿来他新出的两本书,艰难地坐起来,一笔一划地在扉页写上赠言,又提议我去某某新景点看一看……
同年10月21日晚,他走了,那次见面成为永诀。告别仪式上,剑箫读着父亲充满对亲人的疼惜和对生命的无奈、满怀不舍而又坦然处之的遗嘱,令人潸然泪下。最让我动容的是他遗嘱上说:“妻子性格开朗、勤俭持家,结婚后对我的帮助很大,无论生活上、事业上取得的成功都与她的关怀照顾分不开,最后一次道声谢谢……银行还有一些存款,全部归妻子养老使用。”“父母的一生幸福,都为培养你们而牺牲了。你们要善于理解老人的一些缺点,不仅在物质上予以帮助,而且在精神上善解人意、予以关怀……妥善处理好家庭关系。”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他相濡以沫的妻子。
梁归智老师还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干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过度追求名利和金钱,能过小康日子、能去各国旅游,就足够了。他给幼小的孙女留下的嘱咐是:不要羡慕白富美,要追求做真善美的绝代佳人。
梁归智老师还特别嘱咐,把他的骨灰洒向大海。
生命的泉流,归向大海的怀抱。
梁归智老师此生无憾。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勘查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