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
李海广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汪国真《热爱生命》中的诗句。人生总会遇到岔路口,总会面对各种选择,认定的选择,就要无怨无悔,坚持到底。
我父亲当过民办教师,他一直希望我报考师范专业,理由很多:教师的职业很神圣;师范专业当时就业形势好;关键的一条是学费低,定向生还减免学费。我理解父亲当时的想法,这一切都缘于经济的贫穷。
那个年代,农村经济很落后,各家各户除了耕种几亩旱田、养几头牲畜外,基本没有其它收入。大部分只是年吃年用,有的甚至还要借债生活。村里的男孩子初中毕业就算完成了学业,不是回家务农,就是出门打工,只有开明的父亲送我去高中读书。
初三毕业那年暑假,父亲买了几只羊,养羊的目的是增加收入,支配我的学习费用。从那个暑假开始,放羊便成了我假期的大部分生活。有一天,我正在山里放羊,突然看到三个人,他们着装统一,肩背挎包、水壶,还有个带着指针的圆形仪器,后来才知道那是地质罗盘。他们每隔一段距离便停下来挖土、装袋、称重,然后在取样位置做个标识。我对他们的工作特别好奇,趁着他们休息时与其攀谈,才得知是从事地质工作的。
三十年过去了,我清晰记得他们那顿丰盛的午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鱼罐头、火腿肠和桶装方便面。我心想,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好职业,每天游山逛水,踏遍大好河山,还能吃上“美味佳肴”。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了一生的选择——干地质工作。也许这在别人的眼里,有些荒诞可笑,但那确实是我当初做出选择的真实缘由。
1998年高考前夕,父亲专门给我的班主任打去电话,叮嘱让我一定要报考师范专业。当班主任将父亲的要求传达给我时,我只是默默点头。在填报志愿时,瞒着父亲和老师,三个志愿青一色报了“地质专业”。为此,父亲和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气。
入学后,才知道当时地质行业并不景气。其中,有小部分被调剂到地质专业的同学选择了回高中复读,也有的第一学年末申请调换了专业,最初35人的一个班只剩下26人。但作为第一志愿选择地质专业的我,没有丝毫的动摇,一心扑在学习上,连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还当了班长、地质测绘系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时,恰逢武警黄金部队招生,所需专业就是地质专业。同班同学有的选择了国土资源部门,有的去了地质队,有的进了矿山,我和几名同学毅然选择了黄金部队。
部队十几年间,我在预查组、普查连队从事过技术工作,在钻探中队当过政治指导员,在团级单位任过政治委员。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牢记初心使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付出终有回报,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原武警黄金部队并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转制为中央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那一年,再次面临新的选择。受过部队教育多年、对地质事业有着特殊感情的我,郑重向组织提出了随队移交的申请。
2020年,组织任命我为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单位体制在转换、职能任务在拓展、管理模式在转变,这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担心自己不堪此任辜负了组织和领导的信任。那段时间,食不甘味,寝不成寐。
直至有一天父亲打来电话,我才意识到忘了按期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知子莫若父,尽管我刻意掩饰,还是被父亲所察觉,我只好轻描淡写地告诉说最近工作有些吃力,父亲没有追问,只是淡淡地说:“你身体没事就好,工作难免不遇到困难,碰到了不要气馁,世上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趟不过去的河……”于是,我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单位平稳过渡,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承担的水资源调查、草资源调查、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等全新任务圆满完成。
也许对于喜欢安逸的人来说,我选择了一条不可思议的路。但我深信: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没有放弃每一种色彩。岁月的尘埃掩埋不了我们走过的轨迹,我们选择的那抹颜色必将绽放异彩。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
评论
已有0条评论